观念重于手法,故原始点手法必须在理论观念指导下,配合热源的运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就手法而言,则以原始点位置准确性为主,按推技巧为次。原始点多位于骨旁处,虽名为点,实则相连成线,故按推时沿红线所示路径即可,勿拘泥具体有多少点。临床上,在各部位的路径上发现的痛点,或仅一点、或有多点、或相连成段、甚至遍及全线,都有可能。以下图文仅提示各部位原始点位置及其涵盖范围,而手法涉及工具(肘、指、拳、指节、掌根)、力度、姿势等,故学习者一定要观看教学视频,并经资深志工多次指导校正、练习一年左右,才可较熟练地掌握这套手法。然艺无止境,即便熟练者仍须精益求精,不可得少为足,更勿以为此手法可短期速成而自误误人。
注 1:以下方位描述以立姿为参照。用指量度定位时,皆以患者自身手指为准。
注 2:处理头、颈及躯干部位的病症,其两侧原始痛点都要按推;其余四肢病症则只须按推病症同侧的相关原始痛点即可。按推后都必须以热源温之。
(一) 头部
位置:如图中红点、线所示,分耳后原始点及枕骨下沿原始点两部分,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耳后原始点在耳垂后方下颚骨及乳突骨间的骨缝上端,贴近耳背。枕骨下沿原始点位于枕骨与颈部的骨肉结合处,为左右对称的两段横线,起点在乳突骨向后与枕骨下沿相接的凹陷处,由此紧贴枕骨下沿水平向颈椎方向延伸至同侧颈部顶端的大脖筋上为止,高度与耳后原始点对齐。
涵盖范围:头的全部,如图中橘色区域所示。
(二) 颈部
位置:如图中红线所示,分水平、垂直两段。水平段即头部原始点中的枕骨下沿原始点;垂直段则位于颈椎两侧,起于大脖筋顶端的枕骨下沿(发际内),顺筋下行止于颈肩结合处。
涵盖范围:颈部、肩膀至锁骨,如图中黄色区域所示。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